玩家級的馬爾地夫 – Special Report

海島渡假產品最受歡迎之一的馬爾地夫,一向是全球熱愛島嶼渡假的旅客心目中的天堂,去過的旅客都被海天一色永遠陽光的景色感動,馬爾地夫可說是玩家級的渡假景點。馬爾地夫在島嶼渡假產品中,屬於頂級系列。是熱愛大自然的歐美遊客的最愛。看過「藍色珊瑚礁」的電影、聽過對馬爾地夫稱頌、親炙馬爾地夫的絕美,每一位遊客對這個堪稱世外桃源的旅遊勝地,都說一輩子難忘。

西方人稱馬爾地夫為「失落的天堂」,馬爾地夫群島共有1,190多個島嶼,離海平面都在2公尺左右,只要印度洋水位上漲50公分,馬爾地夫80﹪的土地將淹沒,而溫室效應造成大氣層溫度上升,在下一個世紀中,全球的海平面平均將上升近1公尺。因此科學家預言在1百年內,馬爾地夫也許會像消失的亞特蘭提斯,只能留在人們的記憶或臆測之中了。

馬爾地夫,首都是馬列(MALE’,拼法和英文的男性一樣,這還蠻特別的),人口有23萬多人(台北市的人口可以成立10個馬爾地夫共和國),位於印度洋上,屬於環礁地形,面積在漲潮及退潮時應該有明顯的不同,大約是298平方公里(比台北市272平方公里大一點),護照效期6個月以上免簽證。匯率約USD1=10Ruffia,不過美金在大部分地方都通用。語言以Dhivehi語為官方語言,英文可通用,至於文字是很奇特的拼音文字(Dhivehi),有人說看起來像狗骨頭、餅乾或大象,而且和英文相反是由右至左讀。平均溫度為攝氏24至30度,由於海島分散各地,在各島之間的主要交通工具有Dhoni -多尼船(椰樹製成的傳統木船)、Speed Boat及水上飛機了。

至於什麼叫做環礁地形呢?嗯…很深奧的地質學問題,依據地質學的理論,環礁形成是因為火山膨脹隆起超過海平面,海浪進行侵蝕作用將火山表面夷平,而珊瑚礁體在此環狀的火山表面生長形成小島,所以在小島的周圍數百公尺的海水,都只有及膝的高度。也因為這樣的高度差異,海水顏色從深藍色、絨布藍、天藍、墨綠、貓眼綠、蘋果綠、青綠…等,就像繽紛的雞尾酒灑入海中,色彩紛呈已超出腦中有限的形容詞。

有人形容馬爾地夫是上帝抖落的一串珍珠,也有人形容是一片碎玉,這兩種形容都很貼切,白色沙灘的海島就向一粒粒的珍珠,而珍珠旁的海水就像是一片片的美玉。一島一飯店的,每一座島嶼都是由國際集團所經營出不同風格的渡假村。大部份都分有Beach Bungalow和Water Bungalow,所謂Beach Bungalow就是把門打開,就面對著沙灘,只要興致一來,隨時可以沿著數百公尺及膝的海中,追逐或餵食清澈海水中繽紛的熱帶魚,而Water Bungalow就是直接建築在海水上的小屋,屋邊就有階梯可隨時走下小屋,坐在海水中,讓海水一波波襲來,望著白雲藍天或繁星夜空,感受重歸自然的安適,醒悟自我也是大我宇宙的不可分割的一部份,置身處子般潔淨無暇的天地,令人想掙脫衣著的束縛與之全然交融,不過在感動之餘不妨進入Bungalow內獨立的「露天」浴室中,袒裎的面對自然,意志一下裸泳的衝動(很可惜在馬爾地夫裸泳是違法的,不過還是看到有人偷偷的上空….)。

馬爾地夫可以做的活動可不只如此,它也是愛好潛水者的天堂,但沒有潛水執照的也沒關係,只要戴上Snorkeling mask一樣可以觀賞到水中瑰麗的珊瑚及穿梭其中七彩的熱帶魚,有人說馬爾地夫的魚智商很低,對人類完全不害怕,應該是它們已經習慣和人類相處吧,只要拿一小塊土司就可以引來一群的小魚在手中啄食,看著魚兒環繞著自己,感覺自己也是牠們的一份子。

動態的活動包括水上摩托車、香蕉船、衝浪、拖曳傘、風浪板、輕艇….等,能想到的水上活動都有。還有許多歐美人士臥於躺椅上、沙灘上做日光浴,也有人將躺椅移入水中,讓身體同時接受海水衝擊和日光灑落身上的雙重享受。這些活動再加上豐富的熱帶景色當背景,細白沙灘、斜倚椰林、茅草製成的大陽傘,可愛的熱帶魚、四處橫行的螃蟹…,處處都像是圖畫中的美景,更棒的是這是活生生的畫,而自己身在畫中。

在馬爾地夫2百個有人居住的島中,每一個島嶼都有不同的風情及功能,所以渡假村都會提供依些「列島遊」行程以供選擇,拜訪馬爾地夫人居住的島嶼村落,島上大多數是灰白相間的石屋,也有賣一些居民自製的人工藝品。他們會告訴你:「Everything in one dollar(所有的東西都一美元)」,事實上只有汽水、可樂、礦泉水是一美元,不過裡面的椰子製的藝品很特殊而且便宜,倒是可以多買幾樣回來當紀念。

到了黃昏,水上活動完畢,而Disco Pub還沒開始,似乎就沒什麼活動可以做了,真的嗎??其實這個時候正適合釣魚,黃昏5、6點之際,正是魚群活躍的時候,搭乘多尼船(Dhoni)駛向珊瑚礁,在船夫老兄仔細觀察「地形」後下錨,接著發給旅客一人一付釣具 – 一大捲釣繩、魚鉤和餌,不久,便可聽到同伴釣到大魚的驚呼聲不斷;不論有沒有釣到魚,在黃昏時刻看著夕陽漸漸沉入茫茫大海,感受一下漁民的生活也是難得的體驗。釣到的大魚自然也就成為當天的晚餐,SUNSET CAFE中喝著啤酒,或者是當地特有的BITTER LEMON(苦檸檬)口味的汽水,品嚐廚師為旅客料理的魚湯、烤魚,和同伴天南地北的閒扯,到了異國,似乎可以敞開心胸無所不聊,或者是馬爾地夫空氣充滿的浪漫因子作祟……

在依依不捨離開馬爾地夫前,不妨做個小小的首都之旅。說實話,這真的是個小小的首都之旅,馬列島,面積僅2.5平方公里,是世界上最小的首都,導遊說走在街上常常可以遇到他們的電視明星。馬列市中心明顯的座標 – 古清真寺(Hukuru Miskiiy or Friday Mosque),建於1656年是全國最大的回教聖殿,精神上的寄託所在,約可容納5千名信徒。馬爾地夫原本為佛教與印度教國家,在12世紀時因為某個神蹟的發生,現在幾乎所有的人民都改信回教,可以稱得上是很奇特的事情。馬列的魚市場是各島嶼捕獲魚產的集散地,黃昏時魚販和漁夫的吆喝聲互相交雜,可能是馬爾地夫最熱鬧的地方。市場裡還有椰子、貝殼、魚乾、香料、蔬菜…等的攤販,可以買到不少當地的特產,當成是這次旅程最後的紀念吧。

返回頂端